本作中,特定武將存在「戰鬥」與「內政」用,不同的繪圖。
在此介紹部分各場景的武將面容。
關平 關羽長男。原為居住在河北國境的關定次男,當辭卻曹操的關羽與劉備再會時,成為了養子。其後,在麥城與關羽一同被捕,遭孫權處斬。
文醜 袁紹麾下猛將。為替拜把兄弟.顏良報仇,出陣延津。遭曹操軍襲擊,努力奮戰。雖擊退張遼、徐晃二將,後被關羽所殺。
顏良 袁紹麾下與文醜並稱雙璧的猛將。在與公孫瓚的戰鬥擔任先鋒。在白馬戰役中,使曹操軍陷入苦戰,但卻被曹操的客將關羽所斬殺。
龐德 馬超的心腹。之後投靠張魯、曹操。關羽北進時與于禁共同迎擊。但是不幸碰上關羽的水攻,于禁雖投降,但龐德依然戰鬥至最後。
許褚 曹操麾下的武將。在曹操發起的黃巾殘黨討伐時認識曹操,進而受任用。在新野作戰時擔任先鋒,其後於赤壁及潼關戰役中數次解救曹操於危機中。
典韋 曹操麾下將領。擁有古代豪傑「惡來」別名的巨漢。在宛城受張繡夜襲,為了讓曹操成功脫逃,空手抗敵而戰死。
姜維 字伯約。蜀國後期的大將軍。原本為魏武將,投降諸葛亮後,繼承遺志持續北伐。當蜀滅亡後,企圖舉兵再興但敗亡。
鄧艾 魏國武將。以兗州刺史身分參加毌丘檢叛亂鎮壓戰後,緊接著與姜維的北伐軍戰鬥。受司馬昭之命,與鍾會共同發起蜀討伐戰。
李典 曹操麾下武將。自揭竿起義起便一直投靠曹操的歷戰勇士。喜好求知,冷靜且慎重的個性。常常幫忙壓抑將領們的暴走。與張遼、樂進共同守備合肥。
呂蒙 字子明。吳國將領。武勇過人,但受孫權諭示開始努力求學,最終成為智勇兼備的名將。身為吳國都督指揮大軍,奪回荊州,成功捕獲關羽。
關羽 字雲長。與結拜兄弟的劉備、張飛轉戰各地。經歷赤壁之戰後,獲荊州領地。成為荊州太守,但日後被吳國呂蒙捕獲後遭處刑。
張飛 字翼德。蜀漢五虎大將之一。與劉備、關羽成為結拜兄弟。在長坂坡之戰中,以區區一人於長坂橋上成功抵擋曹操百萬大軍的追擊。正史中所記載的字號為益德。
趙雲 字子龍。蜀漢將領。仕於袁紹、公孫瓚後,歸順劉備。長坂坡以單槍匹馬突破曹操百萬大軍,成功解救劉備之子阿斗(日後的劉禪)。為蜀漢的五虎大將之一。
夏侯惇 字元讓。曹操重臣。自曹操舉兵以來,便加入從軍。在董卓追擊戰中,成功救出敗在徐榮手下的曹操,並殺死徐榮。在與呂布交戰時,即便左眼因曹性的箭受傷,也成功擊敗曹性。
夏侯淵 字妙才。曹操重臣。夏侯惇的堂弟。為夏侯霸、威、惠、和之父。與夏侯惇同樣,自曹操舉兵起,一同從軍。在銅雀台落成時,展露曹操軍第一的射箭技術,也在渭水之戰中,射殺成宜。
張遼 字文遠。魏國將領。以呂布麾下武將身分轉戰各地。當呂布戰敗被處死後,投靠曹操。守備合淝之際,以區區八百士兵擊退十萬吳軍。
太史慈 字子義。吳國將領。在母親的推薦下解救北海太守孔融的危機。之後投靠劉繇,但劉繇敗於孫策之手,而歸順孫策。在隨同孫權攻略合淝時不幸戰死。
甘寧 字興霸。吳國將領。原本是錦帆賊頭目,曾短暫為黃祖的部下。因遲遲未受重用。而出走,並投靠孫權。在赤壁之戰等眾多戰役當中,以先鋒身分活躍戰場。
陸遜 字伯言。吳國武將。原名是陸議。「吳郡四姓」當中的陸家子孫。陸抗之父。代替年少的堂叔陸績統帥一族。於夷陵戰勝劉備,於石亭戰勝曹休。
周瑜 字公謹。孫策的結拜兄弟。妻為小喬。助孫策成功進出江東。孫策更留下國外的事務必與周瑜求教的遺言。在孫權掌權時代的赤壁之戰,大勝曹操軍。
曹操 字孟德。宦官曹騰孫子。曹嵩之子。魏國武王。小字阿瞞。許劭評曰「治世之能臣,亂世之奸雄」。成功擊破黃巾軍、董卓、呂布、袁紹等人,216年登基為魏王。
孫権 字仲謀。吳國初代皇帝。孫堅次男。因兄孫策早逝而繼位為王。在赤壁之戰戰勝曹操大軍。229年登基建立吳國。為吳大皇帝。
劉備 字玄德。蜀漢的初代皇帝。為西漢中山靖王劉勝末裔。結成義勇軍參加討伐黃巾黨,轉戰各地。終於成功佔有三國一方。為蜀漢昭烈帝。
孫堅 字文臺。為孫子末裔。在黃巾討伐中相當活躍,成為長沙太守。在反董卓同盟軍也擔任先鋒。不幸於袁術、劉表之爭中,在襄陽戰死。之後諡號武烈皇帝。
孫策 字伯符。孫堅長男。自袁術處借兵三千而發跡。短時間內便成功平定江東一帶,人稱「小霸王」。狩獵時不幸受襲,為此英年早逝。
何進 字遂高。東漢大將軍。劉辯(少帝)生母何皇后的異母兄。借助宦官之力,成為外戚。命盧植、皇甫嵩、朱儁等人前往平定黃巾之亂。
董卓 字仲穎。為東漢并州刺史,遵從何進召集入京,趁混亂之時掌握權勢。廢少帝、遷都長安、自稱太師等做出許多殘暴至極令人髮指的行徑,最後被王允、呂布所殺害。
袁紹 字本初。為袁術的堂兄(一說為同父兄)。四世三公的名門。因應曹操的呼籲成為反董卓聯軍盟主。當聯軍解散後,於官渡之戰大敗於曹操手下。
呂布 字奉先。東漢將領。人稱「人中呂布,馬中赤兔」的猛將。不斷背叛投靠者,在大陸上四處暴走,自己最後也因部下叛變身亡。